时间:2024-12-09 浏览量:76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八)监督、指导本级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第七条 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国有资产出租管理办法

1、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国有资产出租行为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出租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公开透明:国有资产出租信息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2、出租程序:国有资产的出租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常包括资产评估、决策审批、信息发布、公开招标或谈判、合同签订等步骤。出租条件:明确哪些国有资产可以出租,哪些不宜出租。例如,关键基础设施、涉及国家安全的资产等可能不宜出租。

3、《办法》有关收入范围的界定问题 (一)产权在行政单位,由事业单位管理的房屋等固定资产,有关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属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按照《办法》有关规定管理。

4、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最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明确答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维护公共财政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该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所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行政事业资产的产权登记,清查统计,资产评估,纠纷调处。并会同财政部门对产权变动、资产处置进行审批。

国有资产如何有效管理

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资本回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如何有效管理一: (1)领导要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确保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工作职责到位,组织实施到位,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好国有资产权益。(2)完美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责任制。

国有资产管理的要素:产权管理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产权管理是基础和核心要素。产权明晰是国有资产得以有效管理和保护的前提。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涉及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分配权等权益的界定和保护。通过明确产权关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规定,按照集中统分类分级原则,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第六条 各部门根据职责负责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当明确管理责任,指导、监督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